今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以及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的实施,我省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收入、效益和出口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技术服务引领创新,发展质量继续提升,龙头企业成为引领增长的新引擎。
据对全省1839家重点软件企业监测统计显示,1-3月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23.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利税总额139亿元,利润总额9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1%和23.2%;软件出口2932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从业人员达到27.7万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软件持续快速增长,增速居全国主要省市前列。
1-3月全省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23.8亿元,同比增长28.5%,高出全国软件行业7.5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位居全国主要省市前列。从软件业务类型来看,软件开发收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五项业务总量规模继续扩大,1-3月五项业务收入分别实现144亿元、64.7亿元、179.8亿元、128.5亿元和6.8亿元,分别增长24.9%、18.1%、46.9%、17.6%和11.9%。
二、信息技术服务呈跨越式增长,居行业之首。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活跃,电子商务增势迅猛,带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跨越发展,规模、增速稳居行业首位。1-3月全省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79.8亿元,同比增长46.9%,高出全行业增速18.4个百分点;占全部软件收入的比重达到34.3%,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对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9.5%,拉动全行业增长14.1个百分点。
三、效益增长明显,盈利水平继续提升。
今年以来我省软件产业效益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盈利水平好于全国水平。1-3月全省软件产业实现利税139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利润总额98.9亿元,同比增长23.2%。软件产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8.9%,高出全国软件行业近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移动通信及网络软件产品盈利水平高于软件其他行业。
四、软件出口态势良好,产品出口总量居首位。
1-3月全省完成软件出口2932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三大出口业务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产品出口占比超过八成,成为出口的重要引擎。1-3月软件产品出口24744万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量的84.3%,同比增长15.1%;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749万美元,同比增长27.6%;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1829万美元,同比增长11.5%。软件产品外包、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外包、电信运营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均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并在同行具有比较优势。网新科技、道富信息、恒生、虹软、东忠、灵川、NEC软件等一批重点软件业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出口增长的骨干力量。
五、龙头企业成为引领增长的新引擎。
1-3月我省软件十强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4.5亿元,利润总额9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1%和34.6%,其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软件行业(1839家)的33.3%和90%。十强企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淘宝商城、淘宝软件、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网易网络、恒生电子、中控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性突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龙头企业带动性进一步突出。杭州的软件产业发展一直居全国前列,日前杭州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成为国内第八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规模已突破全国总量的5%,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1-3月杭州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52.4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利润总额54.7亿元,同比增长48.2%;分别占全省软件收入和利润的86.4%和97.1%。金华、温州等地市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动网络经济发展,带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有望形成我省软件产业的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我省软件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规模继续扩大,新兴服务领域发展强劲,创新商业模式促发展,但我省软件产业创新力度不足、规模在全国排位继续后移等问题仍制约着我省软件产业发展。2014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我省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消费、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对全省“两化融合”和“智慧浙江”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培育我省软件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我省软件产业实现较快增长。